055 DDG Large Destroyer Thread

Status
Not open for further replies.

viva zhao

Just Hatched
Registered Member
It's not too early to say.
China has the most active anti-ship missile programme in the world, and fields a large variety of anti-ship missiles that no other country has attempted.




The subsonic YJ-83 and YJ-62 missiles are small, low-weight, low-cost, short-ranged missiles.
They are mostly deployed from aircraft and presumably submarines, which physically cannot accommodate larger missiles.
They are also used on Chinese 2nd tier warships like frigates and corvettes.
Note that they are not used on Type-52D or Type-55 Destroyers which have been designed for a high-intensity conflict against a peer-opponent.

And as you say yourself, the Type-55 has the YJ-18, which goes supersonic at the terminal stage, once it reaches the radar horizon of a ship with a capable air defence system.
The subsonic missile body is just a delivery platform, which delivers the supersonic missile warhead.
This supports my point that the Chinese Navy emphasises missile speed over stealth.

We can also see that the Russian-Indian Brahmos has gone for speed with the Brahmos antiship missile.
Japan is also developing the XASM-3 antiship missile, which again emphasises speed.

EDIT: The other point to note is that eventually a stealthy missile will be detected. But when it is detected at such close range, you don't need large, fast expensive SAMs anymore. Then you can launch a lot more cheaper, shorter range, lower-performance SAMs instead, which are still much faster (and therefore effective) against a subsonic missile. But those defending SAMs would struggle against supersonic/hypersonic missiles which can travel faster than the SAM.

So if stealthy missiles are so effective, why are China, Japan, India and Russia all developing fast missiles instead of stealthy missiles?

Anyway, that's all I have to say on the matter.
LRASM advantage is it can be carried by multiple platform, from B1B bomber to F-15, and many others. China's approach is different, YJ-18 is way too large to be carried by small platform, such as J-16. It's bomber/destroyer only.
 

azesus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to view URLs content!
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国海军的“亚音速自信”是真的吗?
席亚洲


周末,美国《防务新闻》头条报道了美国海军一艘LCS首次携带挪威NSM反舰导弹前往亚太。在这个中国高超声速导弹满天飞的年代,美国海军对于这种亚音速巡航导弹的兴奋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另一边,《福布斯》杂志的“军事专家”在该刊网络版撰文称,即使在今天,航空母舰仍是美国遏制中国军力“效费比最高的工具“……这究竟是西方媒体和一些非专业学者的傲慢与偏见,还是真有道理呢?

美国海军的“亚音速自信”是真的吗?

本周末,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头条刊发报道《美国海军将“战舰杀手”导弹部署到中国的后院》,内容是美国海军“加布里尔·季福德”号濒海战斗舰将到亚太地区进行部署,期间会到中国南海巡航,而该舰是首艘装备挪威研制的NSM反舰导弹的美国海军军舰。报道称,在装备新型导弹后,原本火力贫弱的LCS濒海战斗舰将摇身一变,成为能够威慑中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大型战舰造成威胁的水面战斗舰。

对这种过誉之词,咱们笑笑就好,毕竟如果LCS要是真那么厉害,为啥美国海军一听说停止采购LCS,转为研制FFG(X)护卫舰,还乐得屁颠屁颠的?





“独立”级LCS能携带8枚NSM导弹,火力终于赶上了解放军的22型导弹艇

濒海战斗舰的本质,是用巡洋舰级别的动力系统,来驱动一艘4000吨的小型战舰,为了达到45节的航速,这艘小型战舰水线下部分还十分狭窄,以减少航行阻力。巨大的动力系统和狭窄的舰体结合在一起,还要再加上隐身设计的要求,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LCS搭载不了太多的武器和作战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LCS现在已经接近其改装的极限——一艘超远航程、超高航速、4000吨排水量的火炮加强型022导弹艇。

事实上美国海军在选中NSM反舰导弹之前进行的竞标中,波音公司提出的导弹方案就与22型导弹快艇的主要武器鹰击-83非常类似——RGM-84Q-4“捕鲸叉”导弹,该导弹的设计方案是继承冷战末期研制的RGM-84D,也就是将导弹的战斗部从220公斤削减到140公斤,增加燃油携带量,使用改进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同时改进导弹的引导系统,改善中段引导精度,引入可以中段改变目标数据设定的数据链系统……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导弹的射程从原来的的130公里提高到310公里。



NSM导弹采用了一字型弹翼布局,同时采用翼身融合设计,弹体能够产生升力,因此其射程较大,而尺寸重量较小



C-705在提高射程方面思路和NSM基本相同,当然它没有采用隐身设计

而NSM导弹则与“先进捕鲸叉”不同,该弹的增程技术更接近于中国的C-705导弹,也就是将导弹的气动外形从X型弹翼布局,改为一字型弹翼,更长更大的弹翼能够显著增加导弹的射程,因此C-705在战斗部几乎和C-802一样的前提下,整个导弹尺寸缩小一圈,重量降低一个档次,但射程基本没有降低。

NSM导弹采用类似的基本设计思路,重量从七八百公斤降低到三四百公斤,尺寸缩小一圈,有一个100多公斤的战斗部,射程却不降低。

而与C-705相比,NSM还增加了一个特色,就是隐身性能。

美国海军对NSM导弹十分重视,因为该导弹不仅将成为海军FFG(X)护卫舰、LCS濒海战斗舰的主力反舰导弹,还将作为F-35的主要武器(JSM导弹),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国海军的另外两种主力导弹,空射的LRASM导弹和继续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也都是亚音速。在美国海军近期的宣传中,他们似乎不断强调这些导弹“没有过时”,“威力巨大”,甚至是“规则改变者”,仿佛这些导弹真的能和中国的高超声速导弹相提并论了……真的吗?


美国的“隐身导弹”究竟有多隐身?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当代反舰\巡航导弹的隐身效果,和冷战时期的AGM-129这样真正实现“隐身”的导弹概念完全不同。

当年冷战时期,作为投射核武器工具而设计的AGM-129导弹采用了光滑大曲率半径流线型弹体和外表光滑尺寸较小的翼身融合体。导弹单体下部扁平,侧面为圆形。再加上弹翼,控制面板的综合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导弹的雷达信号特征。这样的气动外形可以用弹体产生一部分升力,就可以减小弹翼的尺寸。而且该导弹还专门为设计提高了弹体前上方的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以应对敌方战斗机的空中拦截。



AGM-129导弹具备很强的隐身性能,但其造价昂贵,还需要较多保养检修,所以即使美国也用不起了

这样精心而不惜成本的隐身外形设计之下,该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据称只有0.005米²,与F-117A隐身战斗机处于同一数量级,仅次于后来F-22、B-2这些机型。

不过也正是因为它如此复杂和完善的隐身设计,该弹不仅制造成本高达400万美元(上世纪90年代价格,考虑到通货膨胀放到今天价格估计至少翻倍,毕竟战斧导弹几经“降价”,从上世纪90年代100万美元发展到今天,变成了200万美元一发),而且为了维持其隐身性能,还必须在服役期间经常进行检修保养,如此昂贵的价格,弄得美国空军被迫放弃这种过于昂贵的导弹(尽管曾计划发展AGM-129B常规战斗部型巡航导弹)。



AGM-158的隐身性能要优于NSM和英法的类似导弹,但还是不如AGM-129

而相比之下,NSM(及其空射型,能从F-35弹舱内发射的JSM导弹)和美国目前正在开始批量装备的AGM-158C LRASM反舰导弹(以及其陆攻型号AGM-158 JASSM)等导弹,虽然也进行了隐身设计,但考虑到价格,很多在AGM-129上使用的先进隐身技术,在它们身上就只能欠奉,包括十分复杂的兼顾气动和隐身性能的气动外形(制造起来很困难),昂贵而需要经常检修(因为可能在温度、湿度影响下损坏)的隐身涂料等都被放弃。

最后,这两种导弹的隐身效能实际上可能也就和英法研制的“斯卡普”和“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差不多。当然这其中,NSM的隐身性能要低一些,而JASSM因为是美国自己研制的,隐身效能会好一些。

通常认为,NSM和“风暴阴影”、“斯卡普”导弹相似,RCS在0.1米²级别,而JASSM可能比它好一些,在0.01-0.1米²之间。

对付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的法门——其实是美国人先设想的

在去年英法美等国联合使用巡航导弹攻击叙利亚的作战中,叙利亚军使用俄罗斯“铠甲S1”防空系统,成功击落大量巡航导弹,拦截率据称高达7成,而从事后叙利亚、俄罗斯方面展示的残骸来看,被击落的导弹主要是英国的“风暴阴影”和美国的“战斧”,这表明RCS0.1米平方²的“风暴阴影”至少在面对相当于舰载中近程防空系统的探测系统时,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而同时,美国发射的JASSM导弹是否被击落,到目前为止尚无切实证据。当然,俄罗斯方面坚称其“铠甲S1”有效探测和击落了JASSM。

那么我们至少从这个战例中可以推断,面对短程防空系统,近距离的雷达照射完全可以“烧穿”隐身效果,再配合红外探测,现有的隐身巡航导弹实际上和非隐身的导弹差别不大。

最近国内网络热议解放军歼-10C战斗机在国土防空巡逻中,使用霹雳-10导弹成功击落有动力高空空飘气球。能够击落红外热特征非常不明显的空飘气球,这本身就是现代热成像引导头系统效果的一个重要明证。



E-2D的“反隐身”与其说是指望看到隐身战斗机,不如说是为了加强对付巡航导弹

当年AGM-129导弹采用亚音速飞行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降低红外特征,以免暴露,但今天的环境下,亚音速飞行产生的气动加热也足以产生可以在数十公里外探测到的信号特征了,这也是如今各国都很重视在先进战斗机上安装红外探测系统的主要原因。

当然,红外探测有个缺点就是难以测距,给攻击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对付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最佳的探测策略是多雷达组网+预警机(或高空雷达探测平台)+红外探测。

美国2010年前后使用高山雷达站模拟预警机,对来袭巡航导弹进行拦截,验证了用带有红外、雷达复合探测手段的预警机,直接引导“宙斯盾”舰发射的导弹拦截水天线以下超低空飞行巡航导弹的技术。


现在美国的E-2D“鹰眼”预警机就是这一试验验证概念的产物,它的主要任务除了传统的引导航母舰载机进行空中作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宙斯盾”舰发射的标准6导弹,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拦截击落鹰击-18、鹰击-83、鹰击-62……等这些“宙斯盾“系统难以高效对付的巡航导弹。

这就反映出2014年前,美国海军的一个错误判断:认为中国海军的反舰导弹发展思路与美国相同,放弃了苏联的高空高速突防思路,转为超低空智能化和隐形化的新一代巡航导弹。



美国人可能觉得,当年俄罗斯都同意卖给中国P-1000“火神”导弹了,中国居然还是没买停在乌克兰的“光荣”级巡洋舰,这表明中国人已经放弃超音速反舰导弹了……(虽然其实是因为我们当时比较穷……)

不过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在这些类似美国思路的新一代亚音速、超低空、隐身化(目前我国也确实在研制类似JASSM的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反舰导弹之外,中国不仅没有放弃苏联的超音速高空突防的思路,而且将速度提高到了准高超声速,乃至高超声速,飞行高度也突破到了临近空间。

这样的发展完全超乎了美国海军当初的预想——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奇袭”的威力了。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海军目前的反超低空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的设计思路,却恰恰成为了中国抗击美国巡航导弹的基本参考。

目前我国海军002号航母正在进行海试,003号正在建造,尤其是003号航母还将具备电磁弹射器。电磁弹射器带来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类似“鹰眼”的新型预警机将可能成为我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新“眼睛”。

同时,我们看目前已经服役的空警-500,该机和美国鹰眼2000预警机一样,在机上加装了远程红外探测系统,同时期雷达的工作波段也扩展到了接近米波的分米波水平。而这就意味着,这种雷达对于诸如隐身巡航导弹这类的目标具有远距离探测发现的能力——事实上根据美国空军此前用E-3“望楼”预警机进行的试验,针对巡航导弹目标进行优化后,对这类目标的探测距离可以提高到400公里水平——而美国目前在本土部署的携带大型雷达的预警气球,也具备很强的远距离发现巡航导弹能力。而我国也已经在珠海航展上多年展示类似的系留式雷达气球。



携带雷达的高空气球是反巡航导弹最有效的装备之一,如果再带上红外探测装置就更好了

还有就是天基预警技术——目前中国正在部署类似美国的天基红外预警系统,部署在静止轨道上的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发现敌军导弹发射的迹象,而在低轨道上的系统甚至有可能跟踪目标。在美国计划耗巨资建立天基导弹跟踪系统的今天,低估中国跟进的可能性,是很蠢的——毕竟,美国提设想, 中国来实现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是么?

既然清楚亚音速导弹不行,为什么还要拼命买?

通过这些针对性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海军已经效仿美国海军建立了对美国海军倚为“撒手锏”的亚音速隐身超低空巡航导弹的防御体系——美国海军迄今为止已经进行多次反巡航导弹的试验,相信他们是很清楚这样一套系统的作用的。因此,NSM、新型战斧、LRASM、JASSM这些导弹到底能有多少用,其实他们心里也应该是清楚的。

当然,如果大批量发射,总会有漏网之鱼突防成功,但是组织大规模齐射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进行攻击的时候,很可能会觉得自己正在和自己的影子对抗——当然反过来他们挨揍的时候,可能就不会有这个感觉了……

事实上美国海军知道自己手里的亚音速巡航导弹突防能力有限,但这不是“放弃治疗”的理由——就好像前几天美国国会研究院的报告指出,虽然特朗普的国防战略强调“大国竞争”,但2020财年军费预算,还是给特种部队、陆军作战系统,以及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加了钱,却砍了海空军不少正在进行的项目的预算。

从某种角度说,美国换NSM和JASSM对海军作战能力的提高也是实打实的。怎么说呢?

毕竟这年头,有能力建立和美国一样的完整的巡航导弹预警拦截体系的国家,真的不多——即使是俄罗斯,现在也只能指望进一步提高“铠甲”短程防空系统的效能(研制部署“铠甲SM”、“松树”等短程防空系统),来提高对隐身亚音速巡航导弹的拦截效率,你让俄罗斯多造几艘航母,部署新型预警机,建立完整陆、海、空、天一体化反导预警、跟踪体系……



与中国多层次的反巡航导弹系统相比,俄罗斯目前主要指望最后一道防线来尽可能击落隐身巡航导弹

至少短时间内都不大可能。

所以呢,这些隐身亚音速巡航导弹,至少对于俄罗斯来说会是一个比较头痛的打击手段。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危险因素,就是美国是否会在新一代远程巡航导弹上使用类似AGM-129水平的隐身技术——今天的环境下,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目前美国会已经批准拨款研制新一代LRSO巡航导弹,这种导弹主要作为核武器投送手段,准备取代现役AGM-86 ALCM巡航导弹,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这种导弹可能会被要求具备类似AGM-129的突防能力——考虑到美国近年来在隐身技术上的进步,LRSO的隐身技术可能提高到类似F-22\F-35时代的技术水平,实现对维护依赖较少前提下,获得超过前一代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如果这种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达到类似F-22的0.0001米²级水平,虽然在今天的环境下,其采购价格可能将突破千万美元水平,但如果考虑作为核武器投掷工具,或者作为与高超声速导弹相似突防能力的“秘密武器”,那么这个价格对于美国来说并非绝对不可接受。

只是,这就是美国海军的重大失败了,因为LRSO是美国空军主导——根据STARTS条约,美国海军不能装备携带核武器的巡航导弹。

在这种情况下,宁可吹嘘一番NSM导弹和JASSM,以获得国会采购这两种导弹的拨款。不然的话,国会说既然这导弹并不能有效对付所有对手,那干脆不发展了,我们把钱留着,等以后你们高超声速导弹搞出来再给钱不迟……或者我把钱给空军去搞LRSO……

美国海军:那不行!

这样看,我们就可以理解很多事情了——段子大家都知道,就是所谓的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在美国媒体口中就像是橡皮筋,要预算的时候中国军队战力强大犹如天神下凡,而要审查美军使用军费的成果的时候,中国军队就犹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了……

但其实美国人的宣传口径才没那么死板,你看这次他们不就“反其道而行”了?在要国会多给钱的时候强行说中国的防空系统都是假的,挡不住我们的亚音速导弹……

“军费专家”眼中的航母

这种“橡皮筋”效应,不仅适合于中国,也同样适合于美国自己的各种武器系统,比如——航空母舰。

最近美国《福布斯》杂志上刊登了一位“资深美国军事(其实是军费)专家”的观点,这位作者的身份是“美国军费研究者”……

他认为,即使在现代环境下,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仍然是最有效的“遏制”中国军力的武器。

文章的观点不算新鲜,首先是作者强调“航母的生存能力仍然无可匹敌”——原因却很可笑,“航母是机动目标,弹道导弹打不了机动目标!”……颇有点当年战列舰派高呼“飞机打不中机动的战列舰!”口号的味道。

但他自己其实也明白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所以他强调,航母或许不是“遏制“中国最有效的武器,但却是“效费比最高”的武器。

这个观点就值得一看了,他的这个说法其实至少部分是在回应兰德公司最近的关于要求美国空军将亚太地区部署的飞机全部分散开的报告。

根据兰德的报告,应该将亚太空军的飞机分散部署,为此要向亚太盟友提出要求,让他们开放所有民用机场,供美国空军使用,并且还要建设一些新的机场。



美国“福特”号航空母舰正在海试

然后,再研制一系列可以用运输机空运快速部署,也可以自己在地面上快速长距离行驶的,诸如加油车、挂弹车之类的自行化保障系统,以便在那些并不具备完整战斗机保障能力的基地对飞机进行高效率的整备。

再之后,基于DARPA研制的新概念空军指挥控制软件,不再依赖集中式的空中管制和指挥控制系统,利用分布式、机动式的指挥平台,来实现分散到各地的航空部队的指挥,使之能够形成合力。

《福布斯》指出,这套理论看起来很美,但是这本身就和最近几十年来空军部队“基地化”的发展思路背道而驰,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重新研制整个空军的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系统。而且即使是研制出了相应的系统,这种东西的保障效果也必然不如基地式的保障和指挥控制来得那样高效。更不用提,将盟友的机场全部纳入美军使用,这在政治上本身就已经是个难题了,现在连萨德反导系统要部署到韩国都引发那样的轩然大波,更别说要征用那些原本美军并不使用的机场了。

在这种前提下,能够机动部署、高效作战的作战平台——那可不就是航母吗!?

然后,航母还有几个优势,第一,美国航母只消耗了美国1%的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注意不是军费),却成为美国实力的象征;第二,航母比陆基基地难以摧毁;第三、航母更适合执行制海作战;第四,舰载机打击目标的成本比导弹低;第五、航母可以长时间高强度作战(长达数周)……

所以,要实现亚太地区的作战,部署现有的一艘航母是不够的,美国的11艘航母有点少了,应该多造几艘……

抛开这篇文章为美国海军争夺预算渲染气氛的内容不谈,这些观点本身也并非全无价值,总的来说这是一篇观点虽然守旧,但也没大错的废话,很适合用来骗国会老爷们。

既然美国人这么看重航母,那么我国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我国正在建造003型航母,未来还要建造004、005、006……,我国在航空母舰命名方面采用“一艘一型”,本身就预示了我们的航母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小步快跑”,向着“目标舰”前进。

美国海军的大甲板超级核动力航母,是经过多年验证的,现阶段技术条件下,比较科学,有效的航母方案。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试图取代这个方案的“B计划”,但没有一个最终落实——最近随着F-35B登上两栖攻击舰,又有人开始忽悠“大型航母无用论“,而美国海军对此,虽然也不是没有争论,但最后还是坚持继续发展大型航母。



F-35B、C对于中国航母在远海作战而言,是很有威胁性的对手

当然这里面有路径依赖,利益问题——但是大型航母的好处依然非常明显,毕竟能携带一整个航空联队的兵力,全世界到处浪,就光这一点,就是其他形式的航母难以取代的巨大优势。

当然,最近《南华早报》在说,004型航母会采用核动力——这消息,就和这家报纸前几天引起国内许多议论的所谓“国产第四代舰载机选定歼-20”一样,并无实锤。之所以他们的文章影响大,不过是因为这是一家英文报纸,但各位有空去看看南华的军事版编辑的头像和履历,我相信你们会对这家报纸军事消息的可信度有新的认识。毕竟,我们熟悉的很多朋友,包括高卓、施洋和笔者,都曾成为这家报纸的所谓“与中国军方有密切联系的消息源”……

那么认真的说,004型航母在大连建造,并且采用核动力,这个说法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尚无建造核动力大型水面船只的经验,而综合历史上其他国家研制类似船舶的经验,这类舰船的研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建造非航母的、大型水面核动力船只进行验证。

而根据近年来中国主要的造船企业在相关展会上的展示,上海和大连都有建造核动力大型水面(或者半潜)平台的计划,有大型核动力补给舰,核动力破冰船、核动力半潜平台……等等。

这里面上海提出的核动力补给舰很让人感兴趣——如果成功的话,甚至有望大大提高未来至少3艘常规动力航母的远距离长期部署能力。



核动力补给舰模型

要确认首艘核动力航母什么时候,花落谁家——很大程度上我们应该观察的是,哪家造船厂开始着手建造大型核动力船只,以及其建造情况和后续试验情况如何。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我们可能在10年内开始建造核动力航母。

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笔者认为,至少004型航母,可能会是003型的小改型,类似于002和001两艘航母之间的关系。

当然,004有可能放在大连建造,并且也可能在003型下水前就动工,就和055型大型驱逐舰同时在上海和大连建造一样。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我国在积极研制反航母作战能力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制航空母舰,我们可不会像当年苏联那样认为航母是“资本主义的侵略工具”,“在导弹时代航母只是漂浮的铁棺材”。作为一种具备极强发展潜力,巨大影响力,以及高效费比的主力舰,航母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成为中国海军走向更远海域的重要依仗,这也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今天在看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应该都能见证这个历史的进程。

Too lazy Google translate but it basically says stealth missile dont work against among peers like US china Russia with complete system defense
 

AndrewS

Brigadier
Registered Member
LRASM advantage is it can be carried by multiple platform, from B1B bomber to F-15, and many others. China's approach is different, YJ-18 is way too large to be carried by small platform, such as J-16. It's bomber/destroyer only.

Given the limited numbers of LRASM being procured, how much of a real advantage is it that multiple platforms can launch LRASMs?
 

Deino

Lieutenant General
Staff member
Super Moderator
Registered Member
Guys ... final warning!!

Either you come back directly to the 055 or I'll close this thread and delete all the last posts!

Neither US developments nor supersonic AShM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055 and we have different specific threads.
 

kriss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If everyone is so interested in missile, why not sharing some wisdom on how believable is that 055 can carry hypersonic ballistic missile.
 

Tyler

Captain
Registered Member
We know little about 055A.

We also don't have any reason to have "expected" 055 to have 128 VLS cells -- some of us hoped 055 would have 128 cells so it could match a Sejong or a Tico, or because it seemed like a logical number (double that of an 052D, a nice round number).
But there was never a reason to think 128 VLS cells was ever a PLA requirement.
It is just reasonable to have 128 silos on a brand new design. They missed that chance, but hopefully they will do better in the next variant.
 

AndrewS

Brigadier
Registered Member
It is just reasonable to have 128 silos on a brand new design. They missed that chance, but hopefully they will do better in the next variant.

I think 112 cells is reasonable, and is unlikely to be a mistake.

Remember that the Arleigh Burkes were designed with a requirement for 96 VLS cells, rather than the 128 cells which were fitted on the Ticonderoga.

And the more recent Zumwalts were designed for only 80 VLS cells.

So if the US Navy decided 128 VLS cells is not necessary for an air defence destroyer, wouldn't the Chinese Navy come to the same conclusion?
 

Blitzo

Lieutenant General
Staff member
Super Moderator
Registered Member
It is just reasonable to have 128 silos on a brand new design. They missed that chance, but hopefully they will do better in the next variant.

It is also reasonable to have 112 on a brand new design. There's just no logical rationale why people are so hung up on this particular number.

Also, Japan's Maya class destroyer has the same 96 VLS count as their preceding Kongo and Atago class destroyers.
 
Status
Not open for further replies.
Top